甘肃局高度重视矿山安全信息化工作,把矿山安全信息化工作作为提高监察执法工作效能,推进矿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的重要手段。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,自2018年以来,依托矿用设备监察管理系统、煤矿复合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项目建设,业务应用系统全面上线运行,通过与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矿山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系统有机融合,基本实现了煤矿安全监察执法业务全覆盖,常态化远程监察机制不断健全完善。日前,应急管理部、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分别组织专家对甘肃局矿用设备监察管理系统、煤矿复合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两个建设项目进行了竣工验收,信息化建设工作得到上级单位和行业专家的肯定和认可,标志着甘肃局信息化建设步入新的里程碑。 经过近年来信息化系统项目建设和应用,实施了74处煤矿“安全监控、人员定位、工业视频”三大系统矿端数据联网采集工程,接入瓦斯、一氧化碳监测点2718处、工业视频961路,对局机关及监察执法处办公区调度指挥室、中心机房等进行了标准化改造,完成了九大业务应用系统开发及上线运行,开发完成了移动终端应用平台,对办公自动化系统、政府网站等进行了更新改造,不断完善协商调度系统建设工作。2022年,甘肃局克服疫情影响,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线上监察,通过煤矿复合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处置瓦斯超限590次,一氧化碳超限报警8299次,人员求救280次,人员超时758次,实现了疫情期间“人员少跑腿、数据多跑路、远程管控不掉线、监察执法不断档”。2023年,处置瓦斯超限325次,同比减少265次,下降44.92%,一氧化碳超限4326次,同比减少3973次,下降47.87%,其中超30分钟36次,同比减少46次,下降56.1%。 甘肃局结合辖区安全生产形势,按照“人人参与、层层把关,上下联动、左右协同,反应迅速、处置精准”的原则,构筑“四道防线”,超前防范化解煤矿重大安全风险。持续强化系统应用,不断加强对信息化系统应用的监督和指导力度,强化监察执法人员应用信息化系统开展监察的意识和能力,今年正式将远程监察纳入到全局监察执法计划,标志着信息化监察迈入新台阶。不断加大线上巡查力度,筑牢借助信息化手段防范化解煤矿重大安全风险的防线,加强风险分析研判,对瓦斯、一氧化碳异常情况下出现的传感器故障、传感器标校等行为,督促煤矿书面说明原因;对安全监控系统弄虚作假、瓦斯超限停产撤人不及时、入井人数超员、矿领导不带班下井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肃处理,倒逼煤矿企业落实主体责任。监察执法过程中,监察人员结合日常检查情况及信息化系统数据,全面分析分管片区内矿山企业作业地点与作业人数、工程进度与重点环节、管控措施与责任落实等情况,精准研判煤矿重大灾害治理、非法违法生产等方面的安全风险,作出预警处置,跟进核查执法,真正做到煤矿作业动态“清”、井下作业风险“清”、风险管控措施“清”、管控责任落实“清”。 下一步工作中,甘肃局将抓紧补齐短板、完善机制、细化措施,加快联网进度,确保应用成效。结合年度重点工作任务,以防范矿山生产安全事故为根本点,以提高监察效能为立足点,加快系统建设应用,逐步形成“应联尽联、系统稳定、查看及时、分析准确、预警有效、处置到位”的工作体系,发挥信息化作为创新发展先行一步和关键生产力的作用,为矿山安全监察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助力。
|